借錢消費的習慣

| | | 引用 (0) | 下一篇 | 上一篇

從21世紀第一個10年的中期開始,香港所面對的世界經濟大環境,與1983年引進聯匯制度到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期間的世界經濟大環境相比,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和隨之而來的世界經濟危機又令改變世界經濟面貌的趨勢加速。在一個美元持續走弱的環境下,香港部分財金官員堅持要把聯匯繼續下去的道理何在?坊間有不同的猜測。

有些人認為是財金官員把聯匯當作神聖的宗教圖騰來崇拜,不管它是否已經不符合香港經濟的實際需要;也有人認為他們是採取不做不錯的工作態度,有問題是留給下任或者下下任解決;還有人認為他們是等好運,等雨過天青……不過,還有一個可能:財金官員在背後努力研究在什麼情况下脫鈎以及採取什麼新的匯率機制,但在轉制前不得不信誓旦旦,死撐聯匯,因為任何有關改變匯率的決定都必須出其不意。事先預告只會引來一面倒的壓力,像1998年9月中預告金管局將「很快」把現匯水平從7.75回歸7.8,消息一出立刻就引起大量資金外流,逼著金管局在當天下午保證60天內不改變匯率才令市場平復。

一方面,隨著中國經濟體積的不斷擴張,香港的經濟活動和中國的經濟景氣更加一致,同時美國經濟佔全球經濟的比例也將因新興國家的冒起而繼續下降。此外,美國人借錢消費的習慣不能不作調整。是以香港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將不可避免的相對下降。另一方面,假如中國的通脹不失控,在可見的將來人民幣將隨著中國國際競爭力的持續提升而相對美元升值。筆者在2008年金融海嘯出現前半年在本報發表的文章(〈港元匯率機制的選擇〉,4月2日)指出:「聯邦儲備局貨幣政策是不顧通脹,但以衰退為主要敵人,採取降息增加貨幣供應的措施來穩定信貸市場和刺激投資及消費。美元還能不弱嗎?」不幸而言中。

很明顯,港元沒有什麼好的理由要跟美元的命運綑綁在一起。從香港的總體利益出發,放棄聯匯已經不是應否的問題、好壞的問題,它只是什麼時候做好準備,在適當時機進行的問題。